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远东当前各种势力及趋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守武士道精神,宁愿戮死于敌手,也不要饥饿而亡。德国将军伯恩哈迪同时也是军事历史学家。被誉为日本伯恩哈迪的海军大将佐藤[6]认为,美国人不守武士道,打不过日本人,还贪恋钱财;如果战争迁延日久,美国人吃不了苦,受不得衣食不足。这种判断当然是不切实际,胡言乱语。武士道在现代战争中派不上用场,而且美国人跟日本人一样,也固执己见,好勇斗狠。如果美日之战拖上十年,最后败的肯定是日本。

    我们经常会想起1914年前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情形。德国希望效仿英国,建立殖民帝国,日本也是。我们自己不觉得自己的手段有多邪恶,但当外国人也要这样做时,就觉得他们是在作恶。美国人就是这样看的。德国人发展了各种工业,与英国形成竞争,让英国人恶向胆边生。与之类似,日本人也在远东市场与美国争竞。德国人觉得身边全是英国人的盟友,而英国人感觉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保全自己。与之类似,日本人发现自己在华盛顿受到孤立(只有法国表示同情)。原因是,美国人善于纵横捭阖,把英国等国都引到了他们那一边。德国人最后主观臆想而感觉害怕,向全世界发起挑战,但倒在地下。日本可能也会这样做。德国需要权衡的利弊点、正反面跟日本很像,关于德国的整个论断可直接用于分析日本。不过,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德国想在全世界称霸,而日本只想称霸东亚。

    美日冲突流于经济表层。但情况常常是这样:经济竞争是一袭斗篷,下面蕴积着盛怒。日本人仍然相信天皇神权,美国人笃信商业神权。有时候,我想劝劝美国人,让他们知道,美国扩大对外贸易,有些国家并不一定会从中受益。但我总觉得费这番口舌徒劳无功。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恪守的道德、创造的文化要比远东高超精妙得多。我觉得这是一种幻想。不过,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存有这样的幻想。日本人用尽全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避免变成欧洲人或美国人。在这方面,我倒觉得我们应该同情日本人。在肤色偏见方面,美国人比欧洲人更厉害。日本人决心要证明,黄种人跟白种人是平等的。从这方面来说,正义和人性也在日本一边。因此,就隐藏在经济外交冲突下面的深层次问题而言,我心里向着日本人,而不是美国人。

    不幸的是,日本人总是缺乏耐心,鄙薄别人,招人嫌恶。他们本应该为中国作一些考虑打算,这样就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变成亚洲反欧卫士。中国人重恩讲义。如果日本能把中国当真朋友看,就不愁中国人不会侠义相助。但日本人比欧洲人还鄙视中国人,不愿打碎东方人劣等下作的观念,只愿把自己看作西方一员。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招中国人忿恨也很正常。正是看着日本人这种做派,连最良善的美国人都很反感他们。如果美国怀有卑劣的计谋仇视日本人,那么日本人会在美国国内找到很多人为他们摇旗呐喊。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一个美国人会那样做。现在还不算晚,日本人还有机会让中国人喜欢他们,让最良善的美国人尊敬他们。为了做到这两点,日本必须改变对华政策,建立更有利于实现民主的体制。如果做不到,他们将会和德国一样倒下去。而且,这一倒将是人类之大不幸。

    美日战争一旦爆发,本身就很糟糕,但更糟糕的是战争带来的后果。这场战争将摧毁日本文明,中国将变成西方文化的附庸,美国将在全球推行崇武好战的帝国主义。因此,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应避免这场战争。如果能够避免,日本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开明。但只有现存政权遭到质疑、垮台,日本才会变得更加自由开明。因此,为日本利益计,同时也为中国利益计,如果英美能够联合向日本施加外交压力,让日本不仅退出山东,还退出除旅顺及周边地区以外的整个满洲地区(我把旅顺排除在外,是因为要让日本放弃旅顺,非打仗不可),将会是好事一桩。俄日战争结束后,英日结成同盟。日本做的一切错事都是受这个同盟怂恿。我不是说日本人就比英国人坏,而是说有些罪恶只有特别大的强国才做得出来,但日本刚刚走上侵略道路就犯下了这些罪恶。而且这些罪恶还不是因为日本行为不谨慎才导致的。英日同盟对日本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终结英日同盟是日本推动改革的必要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俄国在中国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欧洲有人认为俄国老朽没落。这是一种错觉。没错,的确有几百万人忍饥挨饿,工业陷于停滞。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况发生在一个高度有组织化的国家,就说明这个国家会走向老朽没落。俄国仍然能赶到英国前头,控制波斯和阿富汗,仍然比日本人有优势,仍然能在亚洲每一个国家组织起布尔什维克政治宣传运动。这一运动之所以有威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运动承诺把亚洲人从欧洲人手中解放出来。目前来看,在中国本土,布尔什维克政治宣传活动影响的只是年轻学生。他们之所以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是因为这种思想提供了一种发展工业的办法,可以绕过私有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这种吸引力肯定会随着布尔什维克被迫改建资本主义而减弱。另外,俄国发展起来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非常怪异,不适合中国情况。原因如下:(1)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要条件,但中国政府疲弱无力,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建立联邦制,而非中央一统。(2)布尔什维克主义需要政府发挥很大作用,建立各种管理机构控制个人生活,管控力度远超以往;而中国已将个人自由发挥到极致,无政府主义似乎行之有效。(3)布尔什维克主义不赞成私人交易,而私人交易是除文人之外所有中国人的生命线。由于以上原因,作为一种信条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不大可能在中国本土有太大影响力。但作为政治力量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与作为信条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不是一码事。说服阿富汗埃米尔或蒙古游牧人的论调,跟与英国政治家、社会改革家乔治·兰斯伯里讨论时用到的观点很可能不太一样。布尔什维克在亚洲扩大影响力这一现象并不是布尔什维克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俄国传统政策延续的结果。跟沙皇时期的官僚比起来,布尔什维克人更有冲劲,更有头脑,更少沾染腐败。而且他们跟美国人一样,也认为自己是在解放全人类,不是在搞帝国主义扩张。这种信念当然让布尔什维克式帝国主义活力大增,吸引力大增。俄国布尔什维克人因此受到激励,不太可能会终止亚洲扩张进程,除非沙皇复辟,又冒出一个新的高尔察克,靠着外国人给的武器,保沙皇不死,让他坐稳皇位。

    因此,如果国际局势朝某种方向发展,俄国可能会行动起来,重获满洲,恢复对北京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无论哪个外邦强国得到北京后,都想控制满洲。如果日本还像以前那样能自行其是,不受限制,俄国很难办成这桩大事。但如果日本与美国或英国开战,俄国就能趁机而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未来十到二十年里,俄国可能会恢复俄日战争前在中国的地位。我们必须记住,俄国人也有殖民本能,他们已经向东试探了几百年。过去七年,种种灾难降临,这种趋向暂时被打断,但用不了多久又要回到常态。

    我认为,俄国称霸亚洲不足为虑。俄国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像英美日那样横行暴虐。此外,俄国人深具亚洲人观念、品格,能与亚洲人建立平等互谅关系,而说英语的民族似乎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亚洲抱团,将长于防守,弱于进攻,利于和平。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有可能会促进全人类的利益。

    那中国的利益是什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中国收复满洲、山东,随后独立发展。中国的混乱无纪局面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建立某种适合自己的制度体系。如果由外部干预终结中国的混乱无纪局面,建立某种制度体系,意味着这种体系有利于外国人开展贸易,发展工业,但完全不能满足中国人自己的需求。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美国,以及现在的俄国,都经历过内战连绵、没有政府管制的岁月。但这段时间对这些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幸亏他们没有遭到外部力量干预,否则会受到重大牵制,找不到最终解决方案。中国也是。西方政治思想涤荡了旧皇权制度,但已证明不够强大,不足以让任何稳定的东西各就其位。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国家是一道难题,外国人应该有一些耐心,让中国自己找到解决方案。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西方人不了解。如果能让中国人独立发展,他们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品格的解决方案,而西方人绝对做不到。中国人自己慢慢找到的方案可能会稳定持久,而由外部强国不合时宜、生塞硬加定下的方案则勉强做作,终不长久。

    但我们不要抱多大希望,以为华盛顿会议做出的决定对中国永久有利。这些决定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满洲仍将维持现状。日本已在山东问题上作了让步,但究竟有多大价值,只能等待时间去证明。美英法日四强已决定联合压榨中国,彼此不再竞争。有一个与贷款有关的财团将执掌财政大权,由此成为中国实权政府。因为只有美国人有多余资本可供支配,所以他们会控制这个财团。而且,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文明举世最优,他们会把中国人变成肌肉基督徒,奉行团队体育健身、男子阳刚存气、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传道那一套。因为金融家是美国文明最让人称奇道妙的特色,中国必须以让金融家充实富足为政府管理要义。作为回报,这些金融家会建大学,办医院,创基督教青年会,使之在中华大地俯拾皆见,并雇用代理人买空中国艺术珍宝,装点他们的豪宅府邸。到那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跟美国知识分子一样,将直接或间接受雇于托拉斯巨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推动不了彻底变革。这一制度体系甚至会得到西方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欢迎,称之为和平自由的辉煌胜利。

    但母猪耳朵做不出绸布钱夹,资本主义孕育不出自由和平。英法美日四国签订协议可能是为了捍卫和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和平是近了点,自由又远了点。因为这种和平只不过是几家公司暂且不竞争、搞联合换来的。对那些以前靠着竞争得利的人来说,这种和平局面肯定不可能总让他们见着好处。在不违反门户开放的原则下主宰中国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原则只能保证美国主导各处。原因是,不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在商业方面,美国都是最强国。确保中国国内一些东西与中国利益相一致、另外一些不相一致是美国利益所在。为了做好贸易,增加投资收益,美国人希望看到中国政局稳定,人民购买力增加,其他强国不侵犯中国领土。但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强大到有实力拥有、开采、建筑矿山铁路。他们憎恨一切旨在实现中国经济独立的行动,更不愿意让中国建成国家社会主义,或者是列宁所称的国家资本主义。美国人会把每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大专院校的学生档案保存起来,确保那些宣扬社会主义或激进派观点的人无业可就。他们会把虚伪标准贯彻到底。就是秉持这样一套标准,他们对高尔基先是热烈欢迎,后来大肆诋毁。美国人将摧毁美感,代之以整齐划一。简而言之,他们会执意让中国变成“上帝之国”,变得越像越好,但不会允许中国人把自己工厂里创造的财富留给自己。中国人自有一套东西,能为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这种贡献弥足珍贵。过去,中国人就已经给过全世界。但美国会主导中国,拦着中国不让给。因为,在他们心里,美国文明完美无瑕,没有缺憾。

    资本主义的理想是,组建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托拉斯,消除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让工人保持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工会减少了发达工业国家工薪阶层之间的竞争,但加剧了不同种族工人之间的冲突,尤其是白种人和黄种人[7]。在现有经济体制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廉价亚洲劳动力与这些国家的白人劳动者形成竞争,导致后者利益受损。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有一大批技能熟练、勤劳肯干的劳动力涌入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显而易见,人人都会获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任何一个产出多、消费少的人移民进来,都会增进群体中其他人的利益,增加人均财富。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了找工作端饭碗展开竞争。一个工人不论是产出多、消费少,还是产出少、消费多都天然是其他人的敌人。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全局利益和工薪阶层的个人利益形成对立。美国黄种人劳动力和英国海外自治领地就是突出实例。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为产生的利益冲突让这些人蒙受不幸。未来几个世纪里,亚洲移民问题会出乱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靠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能做到工人个体利益与国家、世界整体利益协调一致。

    世界资本集中在少数国家。这些国家凭借资本之力,榨干了其他国家的财富。显然,这种体系不能带来永久和平,除非穷国完全受到压制,不敢反抗。从长远来看,中国不会坐视工业利润流入外国人手中。就目前来说,如果俄国经济匮乏,不得不去筹措外国资本,但等到时机成熟,俄国将再次发起暴动,反对金融世界帝国。因此,我不认为华盛顿形成的垄断组织辛迪加能建立一种稳定的世界体系。与之相反,等到亚洲充分借鉴西方经济体系后,将会和西方打响一场马克思式的阶级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代表资本主义的美国;捍卫亚洲和社会主义的俄国。在这场战争中,亚洲会为争取自由而战,但这时恐怕已经太晚,不能保住亚洲文明特色,不能为人类大家庭作出宝贵贡献。实际上,这场战争很可能会毁灭一切,没有一个文明能挺立不倒。

    总之,大金融家把持住了全球政治实权,只有涉及公共利益、能激起大众情绪的问题他们控制不了。美国和英国海外自治领地排斥亚洲人的确是受到大众压力所致,但也是因为损害了大金融财团的利益。而且,没有几个问题能激起这么强烈的公众情绪。这其中大部分又都可以用资本家利益受损去解释。即便在亚洲移民问题上,也还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工薪阶层对社会主义有误解,不能以开明心态看待社会主义。现有制度让每个人的个体利益相互冲突,在一些关键点上,还与全局利益相冲突。对个体适用的原本也应对国家适用,但在现有经济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利益很少与世界大局相一致,就算做到一致,也纯属巧合。现有体制可能保住了国际和平局势,但只是通过几个强国组合在一起,剥削压榨弱国才实现。这种组合就是华盛顿会议的成果。从长远来看,这种组合只会渐渐占满弱国享有的逼仄自由的空间。

    正如社会主义者多次指出的那样,现有制度一大恶是:生产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使用。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生产商品不是为了消费这些商品,而是为了卖掉换钱,由此产生竞争、剥削,以及所有的恶。用这种观点不仅可以解释国际劳工问题,也可以解释国际关系。中国用资本主义方法发展商业,虽然可以让中国人提高出口商品价格,获得更多利润,但这些商品同时又是他们日常的主要消费品。此外,有人故意创造需求,让中国人消费外国商品。这样一来,中国就不得不受供应这些商品的人的摆布。本来,中国人能自得其乐,现在却狂热追求、心心所念的只有物质。在社会主义世界,生产将受管理机构控制,这个管理机构同时又可以代表消费者需求。这样一来,一买一卖整个商业过程中的竞争就会停止。但在这种景况到来之前,受人剥削可以换来和平,持续战争也能创造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和平自由不能兼得。现有美国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可暂时维持和平,但肯定不让中国等弱国获得自由。只有国际社会主义能做到和平与自由兼得。资本主义剥削激惹暴动,就连和平都保全不了。只有国际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持久和平才会到来。

    * * *

    [1]除印度问题外,英国利益和美国大致相同。大体来说,英国利益跟美国金融连在一起,与美国中西部地区形成对比。该地区注重发展农业,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自华盛顿会议以来,美国政府利用会上商定的英美法日意五强海军主力舰的比例,说服国会增加海军军费。如果没有华盛顿会议,国会本来要缩减这一经费。海军增支在美国不得民心。但美国政府以保家卫国促和平为名义,从心不甘情不愿的纳税人兜里掏足了钱。参见1922年4月10日《泰晤士报》驻纽约记者发给报社的电报,4月17日、22日有连载。

    [3]参见张伯伦的《新宗教的发明》,理性主义者出版协会出版。

    [4]参见默多克《日本史》第一卷,第500页及后页。

    [5]《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和劳工运动》(The Socialist and Labour Movement in Japan)对此有精彩阐释,作者是一个美国社会学家,日本编年史办公室发布。

    [6]著有《如果日本和美国开战》。

    [7]1922年4月5日,《泰晤士报》刊登了驻墨尔本记者发回的电报。从中可以看出白人劳动者对亚洲工人的态度。电报内容如下:“船舶及相关行业代表向澳大利亚总理比利·休斯抱怨说,英联邦四艘船在安特卫普修理,没有来澳大利亚修理。还有两艘是在印度修的,找的是黑人劳工,日薪8安那(合8便士)。听到这些代表谈黑人劳工,休斯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跟他们说:‘黑人劳工该死。快让他们滚蛋。别再跟我说黑人劳工。’说完,他从代表中间挤了过去,匆忙走出了房间……”我不同意休斯的看法,也很反感他说的话,但在这种场合,我能体会到他的情绪。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