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匍,当晚寄宿在一个孤零零的小茅屋里,宽阔的砖坑的一部分已经睡着一位老太婆和一只小猫,剩下的一角就用以安顿我们。泥地上睡着两只肥猪,它们似乎睡得很安稳,时而发出重浊的鼾声。蚊子和臭虫扰得我们整夜不能入睡。

    天亮以前我们就起个大早往农场进发。一行四人骑着马,鱼贯穿越连绵数里的树林和麦田。在我们到达目的地以前,太阳已经爬上树梢。黑龙江彼岸俄罗斯境内的山岭依稀可辨。马蝇渐聚渐多,咬得我们的坐骑血流如注。我骑的是一匹白马,马身上血流如汗,下垂如柳条。我们只有用马尾鬃制的蝇拂尽力驱逐这些马蝇。早上6点钟光景,我们到达一个丹麦人经营的农场,据说一星期前曾有一伙“红胡子”光顾这里,各处墙壁弹痕累累。

    我们在8点钟左右到达目的地。在最初几年里,这块处女地上所经营的农场,每年种植的收益相当不错,真正的问题在乎盗匪。几个月以前,“小白龙”曾经带着一伙人到农场来光顾一次,掳走大批的鸡鸭牛羊。土匪们似乎对农场上的人相当友善,还用他们的破枪枝换走一批新枪,农场经理说:“无论如何,土匪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坏。如果日本人控制东三省,那我们就真的完蛋了。”

    罗匍县是我们这次北行的终站。在满洲大陆的南端,我们曾访问过日本的租借地大连与旅顺。大连是个商港,东北的大豆就是由这里大量出口的。旅顺港是个海军基地,也是东北的门户,1904年日俄战争就为此而发。帝俄失败以后,租借权也就转入日人之手。从旅顺和朝鲜开始而贯穿南满的铁路,已使日本人控制了东三省的心脏和动脉。

    我们在这海军基地漫游了一天,爬上许多山头,希望能够鸟瞰全港。夕阳衔山时我们终于在一处山头上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日本东乡大将引金人的两句诗云:

    拥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南宋曾在1127年建都杭州,吴山第一峰就在西湖之滨,金人则于1276年征服南宋。日俄战争以后,东乡大将和他同胞的“梦想”就是步金人的后尘。大约30年之后,这个梦想居然实现。继攻陷上海之后,日军终于进占杭州,骑马登上吴山第一峰。

    朝鲜是日本帝国主义到达亚洲大陆的跳板。1894年的中日战争就是因朝鲜而引起的。为控制这个古老王国而起的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亚洲大陆的开端,也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接着而来的是中国的维新运动、革命、内战、灾祸、国耻以及西化运动和现代化运动。

    我们在游历满洲以后就转往朝鲜。我们坐火车渡过鸭绿江到达仁川,由仁川续行到达朝鲜京城汉城。

    日本的朝鲜总督就住在汉城。雄伟的西式总督府建在王宫的正前面,像是故意要侮辱朝鲜国王似的。国王已经不再存在,王宫却仍留在那里忍受被挤在总督府背后的侮辱。

    王宫与北京的中国宫殿一模一样,不过规模却小得多,所以只能算是小型宫殿。据熟悉李朝掌故的韩人某君对我说:中国钦差来访时,李王必须降阶亲迎;如奉上谕,李王尚须跪接圣旨。

    王宫的后面有个中国式的亭,嫔妃们就在这亭子里表演唐朝时的中国古代歌舞。在朝鲜和日本,古代的中国风俗习惯至今仍风行不衰。他们对中国字的发音,他们的风俗习惯,舞蹈,音乐和生活方式都可追溯到唐代的影响。当我站在那个亭子里眺望着笼罩在烟雾里的汉城小山时,我不禁神驰于唐朝(618——907)的辉煌时代,当时的中国文化有如丽日中天,光芒四射,远及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成了一个远东文化圈。这个灿烂的文化的祖国已因历经外族入侵而改变了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19世纪时,日本在中国唐朝的文化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文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化,终于并吞了朝鲜,而且食髓知味,正预备鲸吞她的恩师中国。但是日本倒也给了中国一个教训:如何在古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富强的新中国。中国的一连串改革、革命、西化运动和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我思前想后的当儿,太阳已经从云层后面探出头来,汉城山头的烟雾也很快消散了。引我到王宫去的是位精通汉学的韩国老学者,他一直默然站在我旁边,这时才提醒我晚上的一个宴会。我们离开亭子后经过闵妃被刺的地方,据说闵妃因同情中国而遭日人暗杀。“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这位老学者对我说,“我国现在要振作也太晚了。我们的国王已经因沉湎声色歌舞而贻误国事。但是中国是有光明的前途的,中国是你的国家,也可以看作我的祖国。我已经老了,老弟,你还年轻,你好好地为中国努力吧!”

    我们到达中国总领事馆时,晚餐已经准备好了。总领事馆在从前是中国特使的官邸。中国、帝俄和日本竞争这位朝鲜小姐的四角恋爱期间,这座历史性的大厦里面究竟有过什么活动,恐怕只有参与其事的人才知道了。历史记载只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轮廓;私人记录即使有,也迄今未发表。一切情形只能凭后人想象了。

    汉城的生活正在迅速地日本化。日本的商场、银行、店铺和饭馆,占据着大街闹市。大企业的经理、政府官员、重要学府的教员全都是日本人,被征服者的生活习惯,正像他们的皇宫一样,正在步步往后退缩。街头不时可以碰到朝鲜人蹲踞在人行道上,嘴里衔着长烟筒,吞云吐雾,悠然自得;妇女们头上顶着沉重的篮子,悠闲地在街上走过。几处讲授四书五经的老式学校已有无法维持之势。我曾经去过这样的一所学校,那里有一位教经书的老先生,十多位学生则围着他蹲踞在垫席上。朝鲜人和日本人仍旧保持着中国的古代方式,蹲踞在地板上。地板下面即使在夏天也用温火烘着,垫席打扫得和床铺一样清洁。学生们必须背诵中国经书,和我童年时的情形完全一样。虽然他们采用同样的课本,字句发音却迥然不同。他们像中国的广东和日本、越南一样,中国字的发音和唐朝人的读法相似或竟相同。

    所有人都穿着棉絮布袜,夏季也不例外。我问他们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说是因为北方的土地太寒。但是他们身上却都穿着非常凉爽的白色麻布长衫。

    朝鲜人、日本人和越南人,都爱好中国的山水画、书法和诗词。但是这三个民族都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特色,艺术方面如此,生活方面亦然。朝鲜和越南后来受明朝的影响较大;日本则为海洋所隔离,且明代与德川幕府彼此均以锁国为政策,故所受影响不多。此外,以海为家的日本人富于冒险精神,因此保持着古代中国的尚武精神;朝鲜人和越南人则深受明以后几百年来中国崇尚文事的影响。授予中国文人莫大尊荣的科举制度曾经传入朝鲜和越南,却止于日本大门之外。

    朝鲜的年轻一代因受日本人控制下的现代学校的影响,对中国的态度已有急剧的转变;在这些学校里,日本天皇被奉为神明,日本人的优点被捧上天,中国人的缺点则被过分描写。如果说朝鲜青年对日本的态度是仇恨,那么对中国的态度就是鄙夷。年老的一代惋叹充满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年轻的一代虽有少数人认为自己是大日本帝国的天皇子民,而大多数的青年却仍仇视日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